
1955年,上海车站路的第一看守所内,公安人员提审了一个64岁的推拿大夫,严肃地要求他交代所有反革命经过和自己的特务经历。
没想到,当这个老人将自己的经历缓缓道来后,工作人员都被震惊了。随后,这起案件被上交到中央处理。
影视剧截图
周总理将任务交给了公安部长罗瑞卿,让他亲自赶到上海展开详细调查。
这个因特务罪被抓的推拿大夫,究竟是什么身份?
根据这个老人自己的交代,他曾经直接参与过陈赓领导的锄奸行动,还抚养过毛主席的孩子,还为促成国共抗日统一战线的达成做出过不可忽略的贡献……他说自己并不是特务反革命,而是一名隶属于中央特科的地下情报人员。
在众人震惊的眼神中,他缓缓说出了自己的名字——董健吾。
董健吾
01
与大多数遭受旧社会权贵压榨、童年时期完全由苦难书写的大多数革命者不同,董健吾出生于上海青浦县的一个本地望族,他的祖父母分别在官商两界小有名气,董健吾自幼就在外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里读书。
1914年,23岁的董健吾考上了上海有名的圣约翰大学,他的同学有后来的国民党财政部长宋子文,也有著名的革命党人浦化人。主修理科的董健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凭借在文学、哲学和神学等方面的超高造诣获得了校长卜舫济的欣赏。
由于卜舫济经常邀请董健吾一起谈论神学和传教文化,并有意把这个出色的年轻人当成自己的接班人,董健吾专门去神学院进修了两年,成为了卜舫济的助手。
五四运动时期,董健吾接触到很多进步思想,内心的报国志向和革命理想也被激发出来。
1925年,日本纱厂的资本家打死工人并镇压工人罢工行为,引发了上海学生的游行演说和抗议活动,随后英国巡捕残酷镇压学生游行,并当街打死十三个人,逮捕了一百多名学生。
五卅运动
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专门给学生放假,不许他们参加游行,甚至把师生为死难者设置的灵堂撤掉,引发了师生的愤怒。作为卜舫济最看重的助手,董健吾在自己的前途和民族大义面前纠结了一整夜,最终选择了为同胞而战。
他带领大家把学校里的美国国旗撕碎,升上了中国国旗,并带头签下了“永不回校”的誓愿书,毅然离开了自己从小熟悉的教会学校,投身革命洪流之中。
圣约翰大学的斐蔚堂,因纪念董健吾等人在1925年6月3日发起的爱国运动而改名“六三楼”,现在华东政法校园内
离开学校后,英语和拉丁语都十分出色的董健吾在上海爱文义路的圣彼德堂担任牧师,虔诚布道、心怀仁爱的他在当地很受欢迎。
不久之后,董健吾在家人安排下回到青浦县担任县立中学的校长,只是校长必须有一个国民党员的身份,董健吾因此加入国民党。
